自張仲景、華佗、扁鵲之后,歷代有名醫,各家有所長。處方用藥、辨證立法,隨證加減,方劑百千,但本人從醫三十載,仍覺“經方”好使,效專力宏,屢用屢效,現重溫經方二則,與醫者、患者和中醫愛好者共享。
一、桑菊飲 出自《溫病條辨》
1、組成 :桑葉、菊花、杏仁、連翹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、葦根。
2、功用:疏風清熱,宣肺止咳。
3、主治:風溫初起。但咳,身熱不甚,口微渴。
4、方解:風溫襲肺,肺失清肅,所以氣逆而咳。受邪輕淺,所以身熱不甚,口微渴。因此,治當辛以散風,涼以清肺為法。本方用桑葉清透肺絡之熱,菊花清散上焦風熱,并作君藥。臣以辛涼之薄荷,助桑、菊散上焦風熱,桔梗,杏仁,
二、銀翹散 出自《溫病條辨》
1、組成:連翹、銀花、苦桔梗、薄荷、竹葉、生甘草、荊芥穗、淡豆豉、牛蒡子
2、功用: 辛涼透表、清熱解毒
3、主治:溫病初期。發病無熱,或有汗不暢,微惡風寒,頭痛,口渴,咳嗽咽痛,舌尖紅,苔薄白后薄黃,脈浮數。
4、方解:銀花連翹為君藥,既有辛涼透邪清熱之效,又具芳香辟穢解毒之功。臣藥有二,一是辛溫的荊芥穗、豆豉,助君藥開皮毛而逐邪,桔梗宣肺利咽,甘草清熱解毒,竹葉清上焦熱,蘆根清熱生津,皆是佐使藥。